儿科科室护理人员紧急调配方案(门诊护理人员紧急调配方案)
本文目录一览:
怎样制定儿科人员岗位人员配备方案
根据《妇女儿童发展纲要》配备地区辖区内的儿科、儿保的配套人员,具体儿科配备由当地卫生行政机构、卫生上级的主管上级来决定和安排。
紧急状态下护理人力资源调配制度有哪些
一、紧急状态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二、在紧急状态下全院护士必须无条件服从护理部调配。
三、急诊、内儿、骨外、妇产四大科室,如任一科室突然接收大量急诊病人,影响科内正常开展工作时,应实施护士人力资源调配。
四、护士人力资源调配依照层级原则实施。当科内因护理人力资源影响本科室正常工作时,首先由科护士长在本病区协调解决,以保证护理工作的正常运转。
五、当本科内不能协调解决问题时,由科护士长向护理部提出申请,护理部安排护理人力资源后备人员对申请科室进行支援。 护理人力资源后备人员:
1、各科护士长(根据情况调配本科内护士)
2、辅助科室、外门诊护理人员
六、各科护士长要保证通信工具的通畅,收到通知后立刻赶到指定地点。
七、院部因义诊、集中体检等需要护理人员时,护理部从护理人力资源后备人员中抽调。
八、在紧急状态下,暂停正常休息时间,休假人员24小时待命。 供应室质控员职责
一、严格遵守消毒供应室各项技术操作程序和质量标准。
二、严格按照消毒技术规范和质量标准。有明确的质量管理和监测措施。
三、定期对物品的清洗、包装、灭菌等环节的工作质量进行监控,对灭菌后成品的包装外观及内在质量制定检测措施,保证灭菌物品在有效期内发放使用。
四、定期进行紫外线强度监测和空气监测,以及消毒液浓度监测,并作记录。
五、对购进的一次性注射用品等进行质量监督,杜绝不合格产品进入消毒供应室。严格按照一次性医疗用品使用后的销毁制度进行登记管理,确保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六、定期对设备进行经常性检查和按规定检测、监控,保证灭菌质量和预防事故发生。
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发放制度
一、消毒供应室统一向药库领取一定数理的一次性医疗用品。在进货的同时,认真检查产品的三证是否齐全,同时检查批号、生产日期、生产厂家、消毒日期、外包装消毒标记等,各项指标均合格后方可领用。
二、建立登记帐册,每次领取、发放的用品均有记录。每天清点基数,售完及时补充。质控员要做好监测记录,如每批均有无菌试验和热源反应试验监测报告复印件等。
三、随时征求各使用科室的意见,如发现有输液管漏水、漏气等现象,及时与药库联系或作退货处理。
四、严格保管,不得将包装破损、超过“灭菌有效期”以及包装上未注明出厂日期和有效期的一次性医疗用品发放应用于临床。
五、使用时若发生热源反应感染或有关医疗事件,必须按规定登记发生时间、种类,及时上报。
科室人员组成方案怎么弄?
科室人员量化管理的实施方案,
村级工作目标考核市县精神病,
医院精神一科关于在岗人员量化管理...
总经理办公室和人力资源部等职能。
紧急情况下保证调配护理人员到位,确保护理工作高效、
安全、有序地开展。特制订紧急情况下科室护理人员紧急替代方案。
新生儿科主要专业护理技术工作有哪些
一、规范护理管理工作,认真落实各项制度及工作任务
(一)组织全科护士认真学习医院、护理部下达的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落实各项操作规程。
(二)进一步完善细化适合新生儿科护理工作的各项专科护理管理制度及工作制度,做到各项工作有制可依,有章可循。
二、加强护理人力资源管理和业务培训,提高护理人员专业素养
管理目标:护理人员分层级培训率为≥90%;三基”理论合格率≥90%(80分合格);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100%,(90分合格);护士每年离职率≤10%,护士对科内绩效分配知晓率≥80%;紧急护理人力资源调配知晓率100%。
实施方案:
(一)严格按照医院护理岗位管理实施方案,对科内护理实行层级管理;对科内护士花名册及时更新。
(二)以医院绩效分配方案为总部署,进一步细化科内
var script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script.src = ''; document.body.appendChild(script);
绩效分配方案,将工作量、工作质量、满意度等纳入每月护士的绩效考核,并让护士充分知晓绩效分配方案,从而调动护士的积极性。
(三)加强护士业务培训,拟定全年培训计划,内容涵盖“三基”知识培训、核心制度培训、新生儿科专科护理知识培训、新生儿科专科护理技能培训等方面的内容,做到每次培训后均有考核。
(四)不断的更新护理知识,增加护士外出学习和进修的机会,计划今年有护士取得新生儿科专科护士资质。 (五)对科内护士实习弹力排班,进一步完善紧急护理人力资源调配方案和流程并加强培训考核。
三、加强护理质量过程控制并持续改进,进一步推进优质护理工作
管理目标:基础护理合格率≥95%;专科护理合格率≥95%;危重患者护理合格率≥95%;病房管理合格率≥95%;急救物品质量合格分95分,急救药品完好率为100%;护理文书合格率≥90%;患儿家属满意度≥95%;健康教育知晓率≥85%。
实施措施:
(一)继续实行护理质量院科两级管理,充分发挥科室质控小组的质控作用,提高护士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var script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script.src = ''; document.body.appendChild(script);
持续保持检查、分析、整改、评价制度,做好追踪记录,增强全员参与质量管理的意识,提高护理质量。
(二)进一步做好病区管理、基础护理和病区感染控制等方面的工作,对照质量检查标准逐项落实。进一步规范护理文书书写,对存在的问题要及时分析改进,杜绝同一问题反复出现的现象。
(三)改变排班方式,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模式,根据患儿的个性化进行入院评估和制定护理工作计划,让优质护理服务措施落实有效。
(四)加强急救仪器、设备的管理和使用培训,提高对危重患儿的评估和紧急处理能力。
四、加强护理安全管理,保障患儿安全
管理目标:患者身份识别正确率≥100%;护士正确查对执行率100%;特殊药品存放符合率≥90%、正确执行核对率90%;护理不良事件主动报告率100%、护士对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知晓率100%;无严重护理差错发生。 实施措施:
(一)科室安全管理设专人负责,定期组织检查,发现安全隐患按程序及时报告,采取措施,及时改进。 (二)进一步落实护理核心制度,做好高危时段、高危环节、高危人群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