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项目属于高风险化工类项目(涉及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的大型建设项目)
本文目录一览:
化工八大危险作业是指什么?
动火作业、受限空间作业、吊装作业、盲板抽堵作业、动土作业、断路作业、高处作业、临时用电作业。
一、动火作业
动火作业是在禁火区进行焊接与切割作业及在易燃易爆场所使用喷灯、电钻、砂轮等进行可能产生火焰、火花和炽热表面的临时性作业。
易燃易爆场所:主要指公司涂装及喷砂场、油库、气站、危险化学品仓库、材料库、油品及油漆稀料、前处理剂等化学品储存及使用场所、液化气瓶储存室、变配电室、相互禁忌作业可能引起火灾的区域。
二、进入受限空间作业
受限空间是指工厂的各种设备内部(炉、塔釜、罐、仓、池、槽车、管道、烟道等)和城市(包括工厂)的隧道、下水道、沟、坑、井、池、涵洞、阀门间、污水处理设施等封闭、半封闭的设施及场所(船舱、地下隐蔽工程、密闭容器、长期不用的设施或通风不畅的场所等)。
以及农村储存红薯、土豆、各种蔬菜的井、窖等。通风不良的矿井也应视同受限空间。
三、临时用电作业
凡属永久性固定用电外,如因施工、检修需要,加接线路、增设临时施工变电器、接入电焊机、潜水泵、电动工具、通风机、照明灯具等一切临时性负荷,通称为临时用电。
四、高处作业
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m以上(含2m)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均称高处作业。
五、断路作业
断路作业:在企业生产区域内的交通道路上进行施工及吊装吊运物体等影响正常交通的作业。
六.破土作业
破土作业:挖土、打桩、钻探、坑探、地锚入土在0.5米以上;使用推土机、压路机等施工机械进行填土或平整场地等可能对地下隐蔽设施产生影响的作业。
七、吊装作业
吊装作业:使用吊车或者起升机构对设备的安装、就位的统称。
八、盲板抽堵作业
盲板抽堵作业:当燃气设备需要检修时,就要求停气,可靠切断介质.由于介质是气体,靠阀门完全切断十分困难,这时侯就需要堵抽盲板。
扩展资料:
有限空间安全作业规定
a)必须严格实行作业审批制度,严禁擅自进入有限空间作业。
b)必须做到“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严禁通风、检测不合格作业。
c)必须配备个人防中毒窒息等防护装备,设置安全警示标识,严禁无防护监护措施作业。
d)必须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严禁教育培训不合格上岗作业。
e)必须制定应急措施,现场配备应急装备,严禁盲目施救。
临时用电注意事项:
1.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必须有施工组织设计,并经审批。
2.装、维修或拆除临时用电工程,必须由电工完成,并做好记录,电工必须有电工操作证。
3.缆必须使用五芯电缆线。电缆干线应采用埋地或架空敷设,严禁沿地面明设,并应避免机械损失和介质腐蚀。架空线必须设在专用电杆上,严禁架设在树木、脚手架上。
4.力线路必须采用TN-S接零保护系统,保护零线的设置必须符合技术规范。
5.电箱必须符合“三级配电两级保护”和“一机、一闸、一箱”的要求,同时必须装设漏电保护器。
6.工现场临时用电必须经过监理人员组织验收,并由监理人员签发准许使用意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有限空间安全作业五条规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临时用电
我国法律规定哪些作业属于高度危险作业
一,我国《民法通则》第123条明确规定了高度危险作业七个基本的类别。
即高空、高压、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高速运输工具。
二,高度危险作业并不仅限于这个范围。
因为《民法通则》第123条实际上将所有高度危险作业行为都纳入了该条的规范,例如地下坑道,水下等作业行业。因而,对于七个基本类别以外的高度危险作业,同样会发生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的问题。
三,判断某种行为是否构成高度危险作业,可以将以下六个因素综合起来加以考虑:
1,该行为是否对他人人身、财产的安全具有高度的危险;
2,该行为产生损害的机率是否很大;
3,通过合理的注意,可否避免危险的发生;
4,该行为是否为常用的作业;
5,该行为在实施地点方面是否不合适;
6,该行为对公众的价值大小。
当下什么是高风险的行业?
一、定义:
高风险行业是指由于一些风险因素的存在,导致对某行业生产、经营、投资或授信后偏离预期结果而造成的较大损失。主要包括周期性风险、成长性风险、产业关联度风险、市场集中度风险、行业壁垒风险、宏观政策风险等。
二、常见高风险行业:
1、IT行业,平均寿命相对于其他行业来说比较低;
2、煤矿行业,容易造成煤矿塌方,造成重大生命、财产威胁;
3、股市 、投资 ,投资风险大,波动趋势预测缺陷,造成潜在的经济、生命损失;
4、高空作业,防范设施一旦出现差错,造成生命威胁;
5、化工行业,预警、防范措施不到位,可能导致大面积的生物产生威胁。
三、解决和防范措施:
1、政府方面:加强自身在质量方面的监管力度;制定合理的经济管理政策;引导和转变劳动者错误的就业观念,积极对劳动者进行安全方面的教育。
2、企业方面:树立社会责任感,加强对产品质量的前期把控,确保产品质量的高标准,同时,加强在劳动者安全教育方面及安全设施的投入,确保劳动者安全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