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化工园区规划学校(石家庄循环化工园区规划图)
本文目录一览:
- 1、石家庄"十四五"规划新三区篇:道路延展 配套升级
- 2、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 怎么样
- 3、石家庄循环化工园区属于长安区吗
- 4、石家庄化工学院地址
- 5、石家庄"十四五"规划京津冀建设:增10大产业7所医院2所学校
石家庄"十四五"规划新三区篇:道路延展 配套升级
3月18日,凤凰网房产从石家庄市政府获悉,石家庄发布了《石家庄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纲要依据《中共石家庄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全市发展战略,明确政府工作重点,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市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职能的重要依据。规划期为2021—2025年,展望到2035年。
关于新三区发展:
加快推进鹿泉、藁城、栾城与主城区在产业发展、公共服 务、城市管理、基础设施等方面深度融合,促进资源要素跨区 域无障碍流动,全方位提升主城区一体化水平,助推城市经济 高质量发展。
一、推动规划建设一体化 优化城乡空间布局,统筹确定都市区域发展定位、空间结 构、人口及用地规模,统一安排区域性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合理安排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建立土地供应新机制, 支持新三区提高产业用地利用效率。争取扩大城市建设用地总体规模,统筹解决区域“三线划定”中重叠图斑、基本农田调
规等内容,赋予八区一县闲置土地调查认定和处置的管理权限, 理顺存量土地盘活利用体制机制。统一调整基准地价,对新三区和主城区不同用地类型的基准地价进行调整更新,确保新三区与主城区相邻区域土地级别和基准地价水平平稳过渡和顺畅衔接。积极推动调整水源地保护防护范围,尽可能释放空间, 打造滹沱河生态、文化、产业经济带,构建经济高效、结构合 理、疏密有致、蓝绿交织、产城融合、职住平衡、交通便捷的 一体化新型城区。
二、推动产业发展一体化 明确产业布局功能区,主城四区极化“一核”引领,打造 城市高端服务主导功能区,新三区强化“一环”支撑,打造先 进制造主导功能区,与“一核”形成“东生、西数、南制、北贸、中服务”的经济开放创新发展增长极。建立“大招商”工 作机制,统一招商平台,统一招商政策,统筹主城区和新三区 产业项目摆放,形成全市重大产业项目招引工作内部竞争有序、 外部竞争有力的良好局面。依托高新区、经开区、循环化工园 区和装备制造产业园,建设东部产业新城,推进产城融合发展, 打造全市先进制造业高地。提升新三区开发区能级水平,构建 起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和精简高效的运行机制,支持区域内政 策互相适用、数据共享共通,支持合作发展“飞地经济”,打 造全国产城融合发展新样板。
三、推动公共服务一体化加大新三区优质教育医疗资源供给力度,完善新三区与主城区学校布局规划,优先在交界处新建幼儿园、中小学,鼓励 主城区优质医疗资源同新三区医疗单位合作办医,建立紧密型 医联体或逐步建设分院,进一步提升新三区医疗服务水平。加快公共设施一体化建设,统筹考虑污水管网建设、垃圾处理等 市政设施建设管理,推动新三区与主城区交界处居民区就近使 用供气、供热、供水等配套设施,达到资源利用最大化。加强 新三区人才建设,推进常态化优秀干部挂职互派、双向交流, 鼓励新三区出台更加灵活的高级人才引进政策。提升交界处社会治理水平,支持新三区和主城区交界处乡镇数字化治理、网格化管理,率先打造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四、推动要素供给一体化 加大新三区财政支持力度,健全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完善 跨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机制,支持设立股权投资基金,鼓励 运用地方债券。完善交通体系建设,加密八区一县重要交通干 道、互联互通道路、快速路连接,加速推进轨道交通建设,引导主城区客运站有序向新三区与主城区交界处搬迁,形成主城 区到新三区和正定县半小时轨道通勤网。推动物流园区体系建设,按照新的城市发展空间布局和物流集疏运格局,调整优化物流园区空间布局和功能定位,推动主城区内的物流企业有序向新三区外围布局,加快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绿色高效 的物流园区网络体系。
新三区与主城区一体化
1.交通互联互通。谋划实施藁城区廉州路西延快速路、藁城区滹沱河观光路跨铁路立交桥、北二环东延、鹿泉区西三环北延、鹿泉区青龙山大道东延、栾城区天 山大街南延、栾城区建华大街南延等项目建设,进一步联通新三区与主城区的交通 网络,贯通新三区与主城区的道路。
2.完善公园广场体系。结合重点区域拆迁,建设槐北公园(北区)等 4 座高品 质公园,实施西山龙泉湖生态桥建设,打造西山—龙泉湖景观带,形成布局合理的城市公园广场体系;对照星级公园评选标准,选择 10 座公园广场进行升级改造,建设 30 处特色突出、便民惠民的“口袋公园”,补足公园绿地短板,初步实现“300 米见绿、500 米见园”的公园绿地布局。
3.提档升级道路绿化。以“四横八纵”、城市环路、新老城区连接线等主干道 为重点,结合城市新建道路,打造高品质景观大道;对已建成的次干道、小街巷进 行补植增绿,增植一批特色树种和造型植物,打造主题突出的精品街巷;在全市街 道重要节点开展观花观叶植物增植,大力推进绿道绿廊建设,完善城市绿道绿廊布 局。
4.城市水系景观生态。在城区段滹沱河生态区布局标志性的园林建筑和特色小 品;对民心河、太平河、环城水系景观进行提升,重点抓好滨河绿道打造及沿线公 园改造;实施橡胶坝更换、河道清淤等水系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让城市水系愈发“水 清、河畅、景美”。
5.教育一体化。支持新三区优质高中段学校建设,实现教育资源均等化,新三区分别谋划新建 1 所 3000 人规模普通高中。
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 怎么样
简介:历史沿革 学校始终与民族命运共浮沉,与时代脉搏同起伏。百年前,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进一步加深,有识之士努力寻求振兴中华之路,认识到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的重要社会功效,在此背景下宣统元年(1909年)清政府于保定设置了“直隶省立补习学堂”,直隶提学使司委任省视学张良弼先生为第一任堂长。1912年,学堂更名为直隶甲种工业学校,是直隶仅有的一所中等工业专门学校,1934年定名为河北省立保定高级工业职业学校。1937年日寇全面侵华,保定沦陷,学校被迫停课并迁址河南省新安县石寺镇、陕西省周至、西安等地艰难办学。1946年在天津新开河法政桥北(原天津商职旧址)复校,成立“河北省立保定工业职业学校”。1947年,时在西安的“河北省立工业职业学校”在校生和部分教职员工并入“河北省立保定工业职业学校”。1949年学校从天津迁至石家庄,定名“河北省工业学校”。1982年更名为“河北化工学校”。2002年5月,经河北省政府批准,升格改建为“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学校跨入高等职业教育行列。 学校现状 融汇了百年历史精华和历代前辈智慧辛劳的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已发展成为占地926亩,建筑面积24.21万㎡,馆藏图书130余万册,教职工454名,在校生规模10199名,服务面向涵盖化工、医药、生物、轻工、机电、管理、计算机等行业,设置55个专业的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学校建有化工技术、制药技术、机电技术、信息与管理四大类实训基地,其中2个石油和化工行业职业教育与培训全国示范性实训基地,1个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2个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1个化工行业高级技能人才实训基地,8个专项技能培训基地,21个实训中心,111个实训室,1个河北省高校生物反应器与蛋白类药物开发应用技术研发中心。拥有国家级职业技能鉴定所和化工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校外与企业有长期稳定合作关系的实训基地428家。学校拥有一支专业扎实,教学严谨、乐于创新、甘于奉献、责任心强的教师队伍。其中教授35人,博士生导师1人,享受国务院特贴专家2人,省管优秀专家1人,省突贡专家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1人,省“三三三”人才7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全国化工职业教育教学名师3人。 办学特色 建校伊始,补习学堂的办学宗旨是“今已经从事各种实业及欲从事各种实业之儿童入焉,以简易教法授实业所必须之知识技能并补习小学普通教育”。直隶甲种工业学校时期,学校以“教授完全之普通工业之知识技能,俾得将来从事工业之目的”;学校以“完全之普通实业教育”为主,为实行普通工业之用;河北省立保定高级工业职业学校时期,学校明确了授予学生从事工业所必须的知识和生产技能是学校的一贯宗旨,旨在培养具有高中文化的一般工科技术人员。实业教育适应了当时经济发展需要,满足民族工业发展需求,使学校能在国力孱弱、战乱不止的艰难环境下坚持办学并不断发展,并得到社会的支持和赞誉。经过几度废兴、几经迁徙,经过抗战时期的辗转流离、动荡办学和和平年代的改造调整、发展壮大,直至近年从中职升为高职,学校传承的精神和文脉一直沿袭实业教育、职业教育之路,秉承“学以进德,工以养技”之理念,沉淀下浓厚的百年职教文化,形成了传授实业技术、沿袭职教之路,依托行业培养人才的鲜明办学特色。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学校紧密跟踪河北化工医药行业发展,沿袭百年来一贯之产学结合的办学模式,继续推进产学研结合和校企合作。以校企合作的机制体制创新为牵引,探索创建“三对接,五段式”、“工学交替,产学一体”、“工学合一,学做一体”、“三对接,三段式”等多种特色鲜明,充分体现教学过程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重点建设专业的坚实基础。 人才培养 学校作为河北省乃至全国化工、医药职业教育的重要人才培养基地,先后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尤其在战争年代和恢复建设时期造就了大批国家急需的贤才俊彦和社会栋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学校主动适应国家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勇于创新,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毕业生受到社会的普遍欢迎,连续多年就业率达98%以上,对口率95%以上,企业满意率96%以上。历年来,学校培育的毕业生中,许多都在各自工作岗位做出了不平凡的成就,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社会评价 学校在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由小变大、由弱变强,办学层次提升,办学规模扩大,办学设施完善,办学水平提高。学校先后被原化工部确定为全国化工系统重点学校;被原国家教委、教育部确定为“国家级重点学校”;被河北省人民政府授予“职业技术教育先进集体”;被原国家教委、国家计委、劳动部、人事部、财政部联合授予“全国职业技术教育先进单位”称号;连续多次被评为“河北省优秀发明创造单位”;被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和中国化工教育协会联合授予“石油和化工行业职业教育与培训全国示范性实训基地”;被化学工业职业鉴定中心授予全国化工行业优秀职业技能鉴定站。2005年在河北省高校就业评估工作中被评为“优秀”;2007年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2007年成为“河北省化工医药职业教育集团”理事长单位;2008年被遴选为河北省示范性高职院校;2010年被教育部、财政部遴选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单位;2011年顺利通过第二轮人才培养工作评估;2012年被省委授予“全省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河北省文明单位”称号、被中国石化联合会表彰为“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2013年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验收优秀。2015年,与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河北化工医药——新道创新创业学院”;2016年被国家发改委、教育部和人社部遴选为国家重点支持的“十三五”产教融合发展工程规划项目建设单位;2016年被国家教育部遴选为“国家优质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2017年作为全国24所职业院校之一,入选全国第二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2018年又被国家教育部遴选为“全国第三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 学校作为中国化工教育协会副会长学校、全国化工高职制药技术类和仪电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学校、河北省化工医药职教集团理事长学校、河北省医药行业协会副会长单位、河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副会长单位、河北省高职生化与药品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学校、河北省职业教育学会副理事长学校、全国高职化工类、材料类、精细化工类、计算机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学校,在河北省和全国化工、医药职业教育中发挥了良好的骨干示范作用。 面向新时代的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将继续秉承“学以进德,工以养技”的校训,发扬“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奋力潮头,勇于开拓,巩固和深化国家骨干院校建设成果,努力向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国家优质高等职业院校目标扎实迈进。 学校地址:石家庄市裕华区方兴路88号 邮编:050026
石家庄循环化工园区属于长安区吗
石家庄循环化工园区属于藁城区。
河北石家庄循环化工园区(以下简称化工园区)位于石家庄市区东南方向,是河北省人民政府确认的首批省级工业聚集区和循环经济示范园区,是石家庄市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之一,是河北省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十大新型工业化基地之一,也是石家庄市城镇化建设“5+4”试点之一。
石家庄循环化工园区的发展:
石家庄循环化工园区总体发展思路与目标:按照“绿色、循环、环保、安全”的理念,全力推进核心产业区建设发展、提质升级,实现产业结构由炼油加工为主向石油化工为主的的转变,打造国内领先的千亿元产值现代化石化新区;按照“共享、特色、集约化”的理念,加快城镇化建设,全力推进农村居民逐步向城镇居民转变,使会社发展成果惠及更多人民群众。
根据原石家庄循环经济化工示范基地扩区规划现状图,现状工业用地达到6. 08平方千米,土地利用率已达到59.3%,无法满足园区发展要求;村庄对产业发展形成制约;2012年9月,石家庄循环化工园区管委会组建,园区辖区面积由10.26平方千米扩展到为56.52平方千米。基于以上原因,为园入一定的发展空间,重新规划用地布局,重新审视产业、城镇最乡村的关系,河北石家庄循环化工园区规划建设管理局在《石家庄循环化工园区总体规划(2016-2030)》中对规划范围进行调整。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石家庄循环化工园区
石家庄化工学院地址
石家庄学院化工学院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珠峰大街288号。化工学院是石家庄学院建院最早、综合实力较强的二级学院之一,现开设化学、药物制剂、制药工程、生物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六个本科专业,化工制药技术、生物技术及应用、材料工程技术、食品营养与检测和有机化工生产技术五个专科专业,现有在校生1778人,其中本科在校生962人。
教学建设
毕业生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近几年一百余名同学在河北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青春”创业计划大赛中获特等及一、二、三等奖。2015年,学生作品获“挑战杯”河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二等奖两项,获第九届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二、三等奖和第五届全国大学生制药工程设计竞赛二等奖。2016年,76名同学考取研究生,占本科毕业生21.9%。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石家庄学院化工学院
石家庄"十四五"规划京津冀建设:增10大产业7所医院2所学校
3月18日,凤凰网房产从石家庄市政府获悉,石家庄发布了《石家庄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纲要依据《中共石家庄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全市发展战略,明确政府工作重点,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市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职能的重要依据。规划期为2021—2025年,展望到2035年。
关于京津冀一体化建设:
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 围绕交通互联互通、生态联防联治、产业协同共赢、公共 服务共建共享,强化政策协同、深度融合,在对接服务京津中 加快高质量发展。
一、加快推进交通一体化 加快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 通运输体系,建成以石家庄为中心、连接京津冀主要城市及相 邻省会城市“1.5 小时交通圈”。加快航空枢纽建设,积极参与 京津冀世界级机场群分工协作,全面提高正定国际机场的客货运输功能。
加快公路、铁路、轨道交通建设,完善公路交通路 网,强化与京津冀主要城市之间铁路通道功能,加快推进石雄 城际、石衡沧港城际铁路建设,谋划建设津石铁路。构建统一 开放的运输市场,提升一体化运输服务管理水平,建立与京津 对接的区域综合交通信息共享平台,推动各种运输方式之间“联 程联运”和货物“一票到底”,普及“燕赵通”,实现全国一 卡畅行、一码畅行。
二、持续强化生态环境联防联治 巩固京津冀生态协同治理成果,科学实施重污染天气应急 管理各项措施,禁止“一刀切”。加快滹沱河生态修复,进一 步提升重要水功能区水质等级。落实京津冀区域环境监测预警、 信息共享和协调联动机制,推进跨区域环境联合监察、跨界交 叉执法、环评会商、区域污染联防联控。推进碳排放权交易、 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
三、深化产业协同合作 主动参与京津冀产业链分工,积极培育一批“研发总部+制 造基地”跨区域高精尖产业集群,协同打造一批高新技术产业 链。主动承接京津商贸金融、科技服务、总部经济、文化创意、 健康养老等功能外溢,建设一批区域总部和服务中心。强化文 化旅游产业协同发展,积极引进京津文化旅游高端服务平台和 战略投资者,共建特色旅游线路,共创优秀旅游品牌。
四、推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积极对接京津优质教育资源,吸引京津高校、中小学在我 市建立校区、分校,着力推进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分校建设, 探索与京津共建高校学科联合体,支持京津石共建职业教育集 团。继续推进与京津医疗机构合作共建,创新区域性分级诊疗 和远程医疗医联体等模式,探索一体化智慧医疗,规划共建医 养结合服务设施。推进公共文化体育互惠共享,推动博物馆、 图书馆、美术馆和体育场馆等联盟建设。
五、提升承接平台能级水平 持续提升正定新区、石家庄高新区、石家庄经开区等省级 重点产业承接平台承载能力,更好吸引京津产业转移,推动与 京津产业互补。加快鹿泉经开区、装备制造产业园等市级承接平台建设,力争纳入省级重点承接平台管理序列。积极争取建 设首都非功能疏解“微中心”,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加 快京石协作创新示范园、石家庄国际生命科学创新园等重大工程建设,增强承接能力。
京津冀协同发展
1.交通互联互通。加快公路、铁路、轨道交通建设,大力推进石雄城际铁路建 设,积极谋划建设津石铁路项目,加快津石高速公路配套设施建设,强化与京津冀主要城市之间通道功能。
2.产业转移承接平台。提升正定新区、石家庄高新区、石家庄经开区、乐城•国 际贸易城等省级重点产业承接平台承载能力;到 2025 年,鹿泉经开区、装备制造产业园力争纳入省级重点产业承接平台。
3.区域产业合作。加快高新区京冀协同创新园、灵寿产教融合数字科技基地、 中国北方(高邑)鞋服小镇、行唐县京津冀服装产业园、福美文旅城、中信皮革产 业循环经济示范基地、藁城区京津冀联创智慧谷和天津铂创科技物联网芯片研发制 造、栾城金茂生态创智科学城、平山冶河产城教融合示范区等项目建设。
4.公共服务合作。加快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分校、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石家庄 (无极)教育基地、栾城区新安贞安泰心血管医院与医养健康管理服务中心、藁城人民医院与盈创世嘉(北京)公司、爱迪生医院、市一院与天津肿瘤医院和糖尿病 医院合作、市中医院与北京西苑医院、京津冀妇女儿童保健专科联盟、广安门医院 专科联盟合作、央美美术馆石家庄分馆、无极县京津冀育苗中心等项目建设,提升 公共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