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产品减压馏程与残碳的关系(石油的常减压蒸馏)
本文目录一览:
油品中易形成残炭的主要物质是什么?
在油品中易形成残炭的主要物质是沥青质、胶质及多环芳烃的叠合物。润滑油料经深度精制后均可去掉大部分以上物质。一般低粘度和深度精制的润滑油残炭值低,在使用中不易积炭。因此,优质的L-DAB压缩机油应选用深度精制的不含残渣(光亮油)的窄馏分基础油。添加剂也应尽量选用无灰型添加剂。一般低粘度和深度精制的润滑油残炭值低,在使用中不易积炭。因此,优质的L-DAB压缩机油应选用深度精制的不含残渣(光亮油)的窄馏分基础油。添加剂也应尽量选用无灰型添加剂。螺杆式空压机故障现象:机组排气温度高(超过100°C)c、手动气调/电调运行:气调与电调间手动撤换每一种滤芯更换的略有不同在宽广的范围内能保持较高的效率新机第一次运行500小时后应更换机油芯,用专用扳手反旋油滤芯取下,新滤芯装上前最好加螺杆机油,滤芯密封用双手拧回油滤座,用力拧紧。
建议每1500-2000小时更换新滤芯,换机油时最好同时更换油滤芯,在环境恶劣时使用应缩短更换周期。严禁超期限使用机油滤芯,否则由于滤芯堵塞严重,压差超过旁通阀承受界限,旁通阀自动打开,大量脏物、颗粒会直接随机油进入螺杆主机内,造成严重后果。柴动螺杆机柴油机机油过滤芯及柴油过滤芯的更换应遵循柴油机保养要求进行,更换方式与螺杆机油芯类似。
原油胶质,沥青质和残炭的关系请问原油胶质,沥青质和残炭的关系
残炭是实验室破坏蒸馏(油样在不充足的空气中燃烧)后剩留的物质,是用来衡量裂化原料的非催化焦生成倾向的一种特性指标,得到非常普遍的使用。作为加氢裂化原料的馏分油的残炭值很低,一般不超过0.2%(质),其胶质、沥青质含量也很少。渣油的残炭值较高,在5%~27%(质)之间,胶质、沥青质含量也很高。残炭一般由多环芳烃缩合而成,而渣油中不仅含有大量芳烃,而且含有大量的胶质和沥青质,而胶质和沥青质也含有大量多环芳烃和杂环芳烃,因而实验室中分析出来的残炭,也是一些加工过程中生焦的前身物质。
残炭的多少主要决定于油品的化学组成,残炭多还说明油品容易氧化生胶或生成积炭。残炭它不完全是炭而是一种会进一步热解变化的焦炭.
石油产品的主要项目指标
1、密度与相对密度
石油的密度是随其组成中的含碳、氧、硫量的增加而增大的,因而含芳烃多的、含胶质和沥青质多的密度最大,而含环烷烃多的居中,含烷烃多的最小。因此,根据油品的密度,在某些程度上可以判断该油的大概质量。汽油的密度一般在0.70~0.77 kg/m3,煤油一般在0.75~0.83 kg/m3,柴油在0.82~0.87 kg/m3之间。密度主要用在换算数量与交货验收的计量和某些油品的质量控制。
2、馏程 馏程是指以油品在规定条件下蒸馏所得到从初馏点到终馏点表示其蒸发特性的温度范围。馏程用来判断石油产品轻、重馏分组成的多少。从车用汽油的馏程可以看出它在使用时蒸发性能的好坏。汽油的初馏点和10%馏出温度过高,冷车不易起动;这两个温度过低,则易产生气阻(夏季在发动机温度较高的油管中的汽油,蒸发形成气泡,堵塞油路,中断给油,这种现象称为气阻)。汽油的50%馏出温度表示它的平均蒸发性,它能影响发动机的加速性。50%馏出温度低它的蒸发性和发动机的加速性就好,工作也较平稳。汽油的90%馏出温度和干点表示汽油中不易蒸发和不能完全燃烧的重质馏分的含量。
3、辛烷值 辛烷值是表示汽油抗爆性的项目。抗爆性是指汽油在发动机内燃烧时不发生爆震的能力。爆震(俗称敲缸)是汽油发动机的一种不正常的燃烧现象,爆震燃烧时,发动机有时发出强烈的震动,并发出金属敲击声,随即功率下降,排气管冒黑烟,耗油量增多,严重的爆震会使发动机零件毁损。 辛烷值是表示汽化器式发动机燃料抗爆性的一个约定数值。在规定条件下的发动机试验中通过和标准燃料进行比较来测定。采用和被分析燃料具有相同抗爆性的标准燃料中异辛烷的体积百分数表示。辛烷值越高,抗爆性越好。测定辛烷值的方法不同,有马达法和研究法。 马达法辛烷值(MON)用以评定车用汽油在节气门全开和发动机高速运转时的抗爆性。研究法辛烷值(RON)用以评定车用汽油在发动机由低速转到中速运行时的抗爆性。
研究法辛烷值所测数值高于马达法,通常可用下列经验式来换算两者的近似关系值: 马达法辛烷值=研究法辛烷值×0.8+10 马达法辛烷值和研究法辛烷值之差称为汽油的敏感性或灵敏度。 马达法辛烷值和研究法辛烷值的平均值称为抗爆指数。 由于汽车行驶时对汽油抗爆性的要求,不能单独用MON或RON来描述,一些国家采用抗爆指数来表示抗爆性。我国车用汽油的牌号是按辛烷值大小来区分的,例如,70号汽油表示马达法辛烷值不小于70,90号汽油表示研究法辛烷值不低于90。目前我国已经停止生产和销售70号汽油,汽油牌号已由马达法变为用研究法辛烷值表示。提高汽油的辛烷值的根本方法是增加异构烷烃和芳香烃的含量,还可以通过催化裂化、铂重整、异构化等炼制过程或调入高辛烷值组分来达到。也可在汽油中加入少量抗爆添加剂,如有剧毒的四乙基铅。但为了引起注意,加铅汽油通常加入红、黄或蓝色染剂,以示有毒。
4、十六烷值 十六烷值是表示柴油燃烧性能的项目,它是表示柴油在发动机中着火性能的一个约定值。在规定条件下的发动机试验中,通过和标准燃料进行比较来测定,采用和分析燃料具有相同着火滞后期的标准燃料中十六烷的体积百分数表示。十六烷值越高,着火滞后的时间越短。 十六烷值高的柴油的自燃点低,在柴油机的气缸中容易自燃,不易产生爆震。如果柴油的十六烷值过低,将会使柴油的迟缓期加长,产生不正常燃烧,出现爆震,降低发动机功率,柴油的十六烷值也不宜过高,否则,不能完全燃烧,排气管会冒黑烟,耗油量增大。一般控制在40~60之间。
5、实际胶质 在规定条件下测得的航空汽油、喷气燃料的蒸发残留物或车用汽油蒸发残留物中的正庚烷不溶部分称为实际胶质,以mg/100mL表示。实际胶质是指油中已经存在的一种胶质,用于评定汽油或柴油在发动机中生成胶质的倾向,判断发动机燃料的安定性能。从实际胶质的大小可以判断能否使用和继续储存。实际胶质大的燃料要尽早使用,不宜继续储存,否则颜色变深、酸度增大,使用时在发动机的进油系统和燃烧系统会产生胶状沉积物,从而影响发动机的正常工作。
6、诱导期 诱导期是指在规定的加速氧化条件下,油品处于稳定状态所经历的时间周期,以min为单位,它是评价汽油在长期储存中氧化及生胶趋向的一个项目。汽油诱导期越短,则安定性越差,生胶越快,可储存时间也越短。 要提高汽油的安定性,除改进工艺外,可加入抗氧防胶剂和金属钝化剂。
7、饱和蒸气压 在规定条件下,油品在适当的试验装臵中气液两相达到平衡时,液面蒸气所显示的最大压力称为饱和蒸气压。以Pa表示或以巴表示[1bar(巴)=105Pa]。饱和蒸气压用来说明汽油蒸发能力的大小和在汽油管道等进油系统中形成气阻的可能性及储运时损失轻组分的倾向。汽油饱和蒸气压大,蒸发性就大,形成气阻的可能性也大,在储运中,蒸发损耗就大。
8、芳香烃含量 芳香烃是组成石油的各种烃类之一。它对涂料和橡胶的溶解力强,故在涂料溶剂油和橡胶溶剂油中均含有一定量的芳香烃。但芳香烃含量太大会损害人体健康,故其含量又须有所限制。
9、碘值 在规定条件下,100g油品所能吸收碘的质量数称为碘值,以g为单位。碘值用来测定溶剂汽油中不饱和烃的含量。油品中不饱和烃含量越多,碘值越大,安定性就越差。
10、闪点 在规定条件下,加热油品所逸出的蒸气和空气混合物于火焰接触发生瞬间闪火时的最低温度称为闪点,以℃表示。闪点的测定法分为开口杯法和闭口杯法,开口杯法用以测定重质润滑油的闪点;闭口杯法用以测定燃料油和轻质润滑油的闪点。闪点是表示石油产品蒸发倾向和安全性的项目。油品的危险等级是根据闪点来划分的,闪点在45℃以下的为易燃品,45℃以上的为可燃品。在储运中禁止将油品加热到它的闪点,加热的最高温度,一般应低于闪点20~30℃。国标规定柴油闪点不低于55℃。
11、凝点 试油在规定条件下冷却至停止移动时的最高温度称为凝点,以℃示。凝点是评价油品低温流动性的项目。油品的凝点与蜡含量有直接关系,油品中蜡含量越多,凝点越高。某些油品用凝点表示其牌号,以便于使用时参考其低温流动,如-10号柴油表示凝点不高于-10℃。要提高油品的凝点,可加入少量降凝剂。
12、冷滤点 柴油冷滤点是指在规定条件下,20mL柴油试样开始不能通过过滤器时的最高温度,以℃(按1℃的整数倍)表示。 柴油冷滤点与蜡含量有直接关系,蜡含量越高冷滤点越高。柴油冷滤点是保证柴油输送和过滤性的指标,冷滤点比凝点更能反映柴油低温实际使用性能,并可正确判断添加流动改进剂的柴油的质量。
13、水分 水分是指油品中的含水量,以重量百分数表示。在石油产品分析标准中有好几种水分测定方法,一般都以%表示,小于0.03%即为痕迹。特殊要求的油品,其水分以10-6(ppm)表示。燃料油中混入水分,在低温使用时,会凝结成小冰块,堵塞油路,影响供油。
14、机械杂质 存在于油品中所有不溶于规定溶剂的杂质叫做机械杂质。油品中的机械杂质是在储运、保管过程中混入的。燃料中含有机械杂质,会堵塞油路和滤清器,并会严重磨损油泵和喷油嘴。机械杂质可用沉淀或过滤的方法除去。
15、腐蚀试验 腐蚀试验是指在规定条件下,评定油品对一种或几种金属的腐蚀作用的一种试验。主要是检查燃料中有无活性硫或游离硫以及润滑脂中有机酸碱对金属的腐蚀情况。
16、水溶性酸或碱 水溶性酸或碱是指存在于油品中可溶于水的酸性或碱性物质的总称。油品中是不允许有水溶性酸或碱的,因为它会严重腐蚀机件。
17、酸值和酸度 中和1g油品中酸性物质所需的氢氧化钾毫克数称为酸值,以mgKOH/g表示。中和100mL油品中的酸性物质所需的氢氧化钾毫克数称为酸度,以mgKOH/100mL油表示。 酸值和酸度分别表示润滑油和汽、柴油中所含有机酸的总量,是控制油品精制深度的项目之一。酸值和酸度过高其腐蚀性会增大。
18、残炭 在规定条件下,油品在裂解中形成的残留物叫残炭,以重量百分数表示。根据残炭值的大小,可以大致判定油品在发动机中结炭的倾向。
19、灰分 在规定条件下,油品被炭化后的残留物经过煅烧所得的无机物叫灰分,以重量百分数表示。灰分主要是油品中含有的环烷酸盐类。发动机燃料灰分增加,会增加气缸的磨损。
20、氧化安定性 石油产品抵抗空气(或氧气)的作用而保持其性质不发生永久性变化的能力叫做油品的氧化安定性。 油品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经常与空气接触而起氧化作用,温度的升高和金属的催化作用会加深油品的氧化,油品经过强烈氧化后质量的变化,以氧化后酸值和沉淀物的数量表示。氧化后酸值大或沉淀物多表明它的氧化安定性差,储存使用寿命不长。
21、硫含量 硫含量是指在油品中的硫及其衍生物(硫化氢、硫醇、二硫化物等)的含量,以重量百分数表示。 燃料中硫含量较大时,燃烧后会生成较多的二氧化硫再转变为三氧化硫,遇凝结水生成腐蚀性很强的硫酸对机件进行腐蚀。汽油中的硫还会使辛烷值下降。 22、粘度 液体流动时内磨擦力的量度。粘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大多数润滑油是根据粘度来划分牌号的。粘度一般有五种表示方式,即动力粘度、运动粘度、恩氏粘度、雷氏粘度和赛氏粘度。
润滑油的残炭值怎么测
测量残碳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个是康氏法;另一个是兰氏法,后者测量的数据较为准确。
检测标准;GB/T268-83
检测仪器:残炭测定仪(康氏法)
在规定条件下,油品在进行蒸发和裂解期间所形成的残留物叫残炭,以质量百分数表示(m%)。残炭表明润滑油中胶状物质和不稳定化合物含量的间接指标,也是矿物润滑油基础油的精致深浅程度的标志,润滑油中含硫、氧和氮化合物较多时,残炭就高。一般精致深的油品残炭小。对于一般润滑油来说,残炭没有单独的使用意义,但对内燃机油和压缩机油,残炭值是影响积炭倾向因素之一,油品残炭值越高,其积炭倾向越大,在压缩机汽缸、胀圈和排气阀座上的积炭就多,在高温下容易发生爆炸。
添加剂含量高的油品是控制其基础油的残炭,而不控制成品油的残炭。
残炭测定法有电炉法和康氏法两种。通常多采用后者。我国标准GB/T268-87 石油产品残炭测定法。国外测定石油产品残炭的标准主要有:美国ASTMD189和德国DIN1551等。
常减压蒸馏原理
常减压蒸馏原理是通过精馏过程,在常压和减压的条件下,根据各组分相对挥发度的不同,在塔盘上汽液两相进行逆向接触、传质传热,经过多次汽化和多次冷凝,将原油中的汽、煤、柴馏分切割出来,生产合格的汽油、煤油、柴油及蜡油及渣油等。
原油分馏塔的原理与一般精馏塔相同,但由于石油及其产品的组成比较复杂,其产品只是符合一定要求沸程的馏分,因此它又有不同的特点。
一般精馏塔要求有较高的分离精度,在塔顶和塔底出很纯的产品,一般只能得到两个产品。原油通过常压蒸馏要切割成汽油、煤油、轻柴油、重柴油和重油等四五种产品。
按照一般的多元精馏方法,需要有N-1个精馏塔才能把原料分割成N个产品。当要分成五种产品时就需要四个精馏塔串联或采用其它方式排列。
但是在石油精馏中,各种产品本身也还是一种复杂混合物,它们之间的分离精确度并不要求很高,两种产品之间需要的塔板数并不高,因此,可以把这几个塔结合成一个塔。
扩展资料
原油减压蒸馏油品在加热条件下容易受热分解而使油品颜色变深、胶质增加。在常压蒸馏时,为保证产品质量,炉出口温度一般不高于370 ℃,通过常压蒸馏可以把原油中350 ℃以前的汽油、煤油、轻柴油等产品分馏出来。
350 ℃~500 ℃的馏分在常压下则难以蒸出,而这部分馏分油是生产润滑油和催化裂化原料油的主要原料。根据油品沸点随系统压力降低而降低的原理,可以采用降低蒸馏塔压力(2.67~8.0KPa)的方法进行蒸馏。
减压蒸馏塔与常压蒸馏塔相同,关键是采用了抽真空设施,使塔内压力降到几十毫米、甚至小于10mmHg。减压蒸馏根据任务不同,分为两种类型:燃料型减压塔和润滑油型减压塔。
1、燃料型减压塔主要是生产二次加工原料,对分馏精度要求不高,在控制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希望尽可能提高拔出率。
2、润滑油型减压塔以生产润滑油为主,要求得到颜色浅、残炭值低、镏程较窄、安定性好的减压馏分油,不仅应有较高的拔出率,还应具有较高的分馏精度。与常压蒸馏塔相比,减压蒸馏塔具有高真空、低压降、塔径大、板数少的特点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常减压蒸馏